一、专业(领域)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2014年获得授权以来,始终坚持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法律人才。本学位点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已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2%。具有海外访学或学习经历的有2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的教师4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0%。校内导师 26人,校外兼职导师8人,其中司法机关4人,律师行业1人,金融监管行业1人;校外合作导师14人,其中司法机关任职 1人,律师行业14人,具有法律实践经验率达到100%。
二、培养目标
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领域等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专门型、应用型法治人才。
基本要求为:
(一)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德法兼修,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尤其是社会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职业技能;
(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五)身心健康。
具体要求为:
(一)全面掌握法律专业知识;
(二)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
(三)熟练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具备在具体案件中进行法律推理的能力;
(四)掌握诉讼主要程序,熟练从事法律事务代理和辩护业务;
(五)熟练从事非诉讼法律实务及法律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六)熟练掌握法律文书制作技能。
三、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
(一)重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的结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教学。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应吸收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教学及培养工作。
(四)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五、学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总学分不低于60分。
六、课程设置
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含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推荐选修课和特色方向选修课)。必修课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9学分。具体见法律(法学)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法律(法学)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分类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课 | S0000030 | 研究生英语(1) | 2 | 32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必修课不低于21学分 |
S0000032 | 研究生英语(2) | 1 | 16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S00003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S00003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1 | 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专业必修课 | FX0262301 | 民法与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 4 | 64 | 1 | 考试 | 法学院
|
FX0262302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原理与实务 | 3 | 48 | 1 | 考试 | 法学院 |
FX0262303 | 法律职业伦理 | 2 | 32 | 3 | 考试 | 法学院 |
FX0262304 | 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 4 | 64 | 3 | 考试 | 法学院 |
S0262347 | 习近平法治思想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非 学 位 课 程 | 专业选修课 | S0262344 | 法学与美学 | 2 | 32 | 2 |
|
| 选修课不低于19学分 |
S0262345 | 运动与健康管理研习课 | 1 | 16 | 1 |
|
|
推荐选修课 | FX0262305 | 宪法专题 | 2 | 32 | 1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06 | 中国法制史专题 | 2 | 32 | 1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07 | 知识产权法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08 | 法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09 | 经济法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0 | 证据法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1 | 环境资源法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2 | 商法专题 | 2 | 32 | 3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3 | 国际法专题 | 2 | 32 |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4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题 | 2 | 32 |
| 考查 | 法学院 |
特色方向选修课 | FX0262315 | 公务员法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6 | 数字法学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7 | 法律英语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8 | 论文写作指导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19 | 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法学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20 | 监察法学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实践教学环节 | 必修 | FX0262321 | 法律谈判 | 2 | 32 | 1 | 考查 | 法学院 | 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15学分 |
FX0262322 | 法律检索 | 2 | 32 | 1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23 | 法律写作 | 2 | 32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24 | 模拟法庭 | 3 | 48 | 2 | 考查 | 法学院 |
FX0262325 | 专业实习 | 6 | 6个月 | 4 | 考查 | 法学院 |
合计 | 学位课学分 | 21 | 非学位课学分 | 19 | 总学分 | 60 |
七、其他环节
(一)专业实践(不低于15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年。
1、实践必修环节(9学分)
(1)法律写作(含起草合同、公司章程、起诉书、答辩书、仲裁申请书、公诉书、判决书、裁定书等的训练)(2学分);
(2)模拟法庭(含刑事、民事、行政,由教师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辅助指导)(3学分);
(3)法律谈判(2学分);
(4)法律检索(2学分)。
2、专业实习(6学分)
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仲裁委、公证处等司法实务单位或政府法制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实习不少于6个月,一般在第二学年(含第一学年暑假)完成。
具体见实践教学与训练一览表。
(二)中期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全面考察研究生思想品德及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并着重检查研究生培养计划实施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于第四学期进行。
八、学位论文(5学分)
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实务、深入法学理论。重在反映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导师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的指导工作。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提倡采用案例分析(针对同一主题的三个以上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等。
论文写作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论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题目设计合理;
(二)梳理和归纳同类问题的研究或实践现状;
(三)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资料完整;
(四)作者具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规范实证方法等。
(五)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规范,字数不少于2万字。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必须由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名法治工作部门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实务部门专家。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教学与训练、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十、其他
(一)本培养方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编写,经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二)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参加统一考试录取的法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三)本培养方案自2024级开始实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法律硕士(法学)推荐阅读书目
1. 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3. 《世界各国宪法》编辑委员会:《世界各国宪法》(全四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4. 吴汉东:《知识产权精要: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5. 吴汉东:《知识产权应用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6. 吴汉东:《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7.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础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8. 吴汉东:《知识产权总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9. 张卫平:《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 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1. 人民法院出版社:《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民事诉讼卷》(第三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版。
12. [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导读版)》,张卫平导读,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13. 沈冠伶:《诉讼权保障与裁判外纷争处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 白桂梅,《国际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5. 邵沙平,《国际法院新近案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6. [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第二分册),王铁崖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998年出版。
17. [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刑法总论教科书》(第六版),蔡桂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8. 林钰雄:《新刑法总则》(第九版),元照出版社,2021年版。
19. 陈兴良:《刑法的启蒙》(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0.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21. [美]保罗·罗宾逊, [美]迈克·卡希尔:《失义的刑法》,谢杰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2.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23. 何家弘:《司法证明方法与推定规则》,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24. 邓子滨:《刑事诉讼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5. [美]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26.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7. 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 汪劲:《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 张梓太:《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0.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1. [美]彼得·萨伯:《洞穴奇案》,陈福勇、张世泰译,三联出版社,2010年版。
32. [美]安守廉:《窃书为雅罪 中华文化中的知识产权法》,李琛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3.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4.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
35. [英]保罗·戴维斯、莎拉·沃辛顿著:《现代公司法原理》(第九版),罗培新等译,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36. [美]芒泽:《财产理论》,彭诚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 [德]弗诺克·博德维希:《全球反不正当竞争法指引》,黄武双等译,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8. 梁上上:《利益衡量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9. 张世明、王济东:《经济法哲学贯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40. [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等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41.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 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3.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4. [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5. [美]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的道路》,李俊晔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46. [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强世功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7. [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48. [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哲学入门》,雷磊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49.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0. [美]布莱恩·比克斯:《法理学:理论与语境》,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51. [德]克劳斯·阿多迈特:《写给学生的法理论》,雷磊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版。
52. [英]托尼·奥诺里:《法律简义》,郑玉双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53.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54. [美]卢埃林:《荆棘丛》,明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55. [美]弗里德里克·肖尔:《像法律人那样思考》,雷磊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56. [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7. [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8. [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9. [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 [美]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唐越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 [英]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6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63. [英]格雷:《法律的性质与渊源》,马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4. [美]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赵承寿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5. [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66. [奥]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舒国滢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67.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8. [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9. [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70. [英]拉兹:《实践理性与规范》,朱学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